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試點工作自2012年啟動以來,已經在智慧城市建設和城市運行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深入應用,發揮了基礎支撐作用,極大提高了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當前,要突出大數據的基礎地位,提升智慧城市大數據建設水平。
一、突出大數據的基礎地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所有的大數據都是時空大數據,包括基礎時空數據、物聯網實時感知數據、公共專題數據、互聯網在線抓取數據,及其驅動的數據引擎和多節點分布式大數據管理系統。近年來,廣西已有南寧、柳州、桂林、貴港、欽州、玉林、柳州市魚峰區、鹿寨縣等市區縣成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盡管在運作方式、建設內容和解決問題等方面存在差異、各具特色,但這些智慧城市體系框架具有共性,都包含數據層、計算層、應用層的多層結構體系。大數據蘊含在公共數據庫層,其中基礎時空數據是政務、民生、感知和運營等其他城市大數據時空化的基礎。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時空大數據包含了文本、數字、音頻、圖像、視頻等,以及其他的結構化數據和大量的非結構化的數據,這些大數據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管理和運行的基礎。
二、加快大數據平臺建設。大數據是信息,是軟資源,需要平臺載體。大數據平臺是基礎時空數據、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專題信息的總成,不僅包含數據庫,還涉及平臺開發、硬件架構和智慧平臺制度安全保障體系和政策標準保障體系,是一個系統的體系結構。要在已有的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框架基礎上,依托城市云支撐環境,實現向新型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的提升,開發智慧專題應用系統,讓居民切實體會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果。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要開展5G規模組網建設及應用示范工程,發揮已有智慧城市智慧平臺的示范引領作用。示范應用宜求精不求多,要能體現跨部門協同和智慧的特點。要抓好一批典型的應用平臺如自然資源管理服務系統等,使平臺能為國土空間管制、生態修復、城市規劃等跨部門、跨行業應用和管理提供服務保障。在全區推進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不同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規模和區位特點,充分考慮對農村社會治理事物的示范引領,分級分類有序推進。
三、推進大數據共享。智慧城市建設要解決數字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信息孤島和信息互通問題。智慧城市數據種類很多,不同城市不同智慧平臺缺乏通用性的標準,相關術語、分類、架構等方面缺乏統一描述,不同廠家的大數據產品的技術要求也不盡相同,技術與應用的標準缺乏相互融合。共享不僅是數據共享,更是功能共享、服務共享。要在頂層設計上,統一大數據元數據規范設計標準,規范大數據條目,統一智慧城市數據分類體系,耦合智慧公安、環保等智慧系統功能,建立智慧城市系統共享框架,做到不同智慧平臺在垂直和水平公共管理和應用方面的共享和系統耦合。實現全面的社會大數據信息共享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其本質是管理和制度的問題。要積極構建大數據技術嵌入政府治理過程,促使政府自身組織模式的變革,弱化政府內部的“條塊分割”。政府應踐行開放與共享理念,調整社會治理權力的邊界,轉變政府角色和社會治理方式,推動政府內部組織結構和“政府-社會”關系的變革。
四、加大大數據范式研究。智慧平臺建設和運行,能保證城市信息資源管理。如何用好大數據,讓大數據更好地為社會治理和民生服務,就需要挖掘大數據。大數據挖掘方法很多,如聚類分析、回歸分析、深度學習、知識圖譜等。要建立考慮城市和區域的特性,做到不同尺度城市時空大數據的粒化和融合,既有宏觀層次的抽象和綜合,又有微觀層次精細和具體量化的研究方法體系。借助智慧城市建設,促進大數據和開放數據所構成新數據環境的形成。利用日益成熟的計算能力和日臻完善的區域、城市分析模擬方法,促使“大數據中的大模型”成為智慧城市研究的新范式。重視有關研究中思想和范式的提煉總結,盡早形成新型智慧城市大數據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的系統論述。針對現行社會治理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在智慧城市大數據計算框架下,城市業務要虛實互動相結合,嵌入“智慧社會治理”模式中。基于大數據平臺的技術優勢,以其作為技術分析的載體,為廣大企業、社會民眾提供一種“有回路”的信息反饋通道和社會治理新窗口。
五、建立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大數據是數學、計算機、地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基礎學科在城市信息化方面的交叉學科。要從學科建設的高度看待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大數據學科,建立一個可以服務智慧城市建設的人才培養體系。可考慮發展全國大數據人才培訓基地,建立大數據人才培養機制,以行業為劃分,引進城市、經濟、農業等行業專家、研究院。高校應承擔智慧城市人才培養功能,開展校企合作,與業內著名的互聯網公司聯合簽訂人才培養框架,開設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出一批實用的智慧城市人才。